自給自足的自得其樂

 


~智慧大富翁~自給自足的自得其樂



【經濟日報/林富元】

2007.03.05 03:29 am
 


有關快樂的各種討論,最後都會有同樣的結論:發自內心、自給自足的快樂,才是最值得珍惜、掌握的快樂。

在一場與年輕職場人的對談中,我發現這群充滿雄心壯志的年輕人有一個共同的現象:他們什麼都要。既要成功,又要維持生活品質;要擁有巨大財富,但又不希望生活在壓力鍋之中;要享有美滿的婚姻,可是不確定自己的選擇是否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伴侶;想要活在掌聲中,但不見得能接受伴隨而來的責任及負擔。他們天天忙碌,電話接不停,會開不完,可是在如此偽裝的充實感之下,他們始終不知道自己是否在做對的事情,是否走在對的路上,因而鬱鬱寡歡。

不快樂,原因多來自於自己…

 


事實上,不只是年輕人,各種年齡層的人也都有這種困惑。

我有一些旅美朋友,感嘆他們當初若留在台灣或中國大陸,或許會有更多發展。也有一些亞洲朋友,遺憾年輕時沒有到國外留學。失去的機會,浪費的時間,溜走的富貴,沒享受到的社會地位,人生真的要在「得到後的得意」與「失去後的失意」之間惡性循轉嗎?

當然不是。

除了少數如先天殘缺或後天意外等真正不能解決的問題,絕大部分問題是可以靠努力、轉念,甚至用金錢或其他資源去化解的。人的不快樂,有太多來自於自己的迷思與放大。

快樂可以培養,是唾手可得的。

 


其實,人天生就知道如何為自己創造自給自足的快樂。就像肚子餓的時候,我們就會進餐;疲倦的時候,就知道要休息。不快樂的時候,當然也知道要想辦法看開些,迅速養成化解不快樂情緒的本事。這就是我要強調的重點———快樂是一種習慣、一種習性,任何人都可以培養,快樂是唾手可得的。

要享有自給自足的快樂,要先有兩項基礎認知。

 


首先,承認並接受自己生活在凡事多變的世界。不必多看,光是看看政治人物的起落變化,好像上廁所般的頻繁;或是看企業的朝代更替,昔日光鮮人物變成今日過街老鼠,過去的工廠黑手變成今日的媒體寵兒。人生理當會有起伏。

但有如此認知,並不是要你逃避或接受失敗。相反地,因為知道無法過度依賴從他人身上取得認可後的快樂,便不會對外界 過度期待 過度敏感 ,而有自求多福的心理準備,養成自給自足的快樂習性窮國的人比較快樂,「別無選擇」應該是原因之一吧。

知恩惜福感謝,鬱悶煙消雲散

 


其次,以「知恩惜福感謝」的態度把握當下。所有的不快樂,都可以靠這六個字煙消霧散。什麼都沒有的人,也還有自己。再痛苦的日子,也還有明天。再困難的情況,也還會有轉機,只是看你如何去看待、如何去處理。

這就是自給自足的自得其樂。不管外界如何看你,你不再期待從他人的認可中獲得滿足快樂;不再靠物質來填補空虛或製造假象。

但這不是要你躲在自我的空間內,而是用感謝的態度來面對每一個人、每件事情、每個時刻,深刻體認,做一個獨特的自己真好,這才是自給自足的快樂!

(作者是美國多元國際投資董事長、矽谷玉山科技理事長;Blog網站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nhoney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