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早期的飲用水大部分仍來自井水,然而打一口井實屬不易,所費不貲,
所以大部分都是數家共用一口井。
「半邊井」則是訴說著這種鄰里間濃濃的溫情及互助的人情味。
位於此處的王家,將井挖好後僅留半邊供自家人使用,
另一半蓋在屋外免費供船頭行外卸貨的苦力群們自由使用。
雖然這座已乾涸不用的半邊井,卻仍可以讓後代人看出當初這戶大戶人家宅心仁厚的一面。
另外這戶人家橫楣上題寫著「三槐挺秀」堂號,
據說王姓人家的祖先,他在家裡的庭院種了三株槐樹,
希望其子孫有朝一日能坐到槐木椅(當代體制槐木椅是宰相椅!)
終於不負其所望,他的兒子果然做到了宰相,世人傳為佳話,
於是立了這個「三槐挺秀」的堂號,光耀門楣並藉以慰勉子孫。
沒錯就是他---半邊井
已經封存很久的感覺..
日茂行
餓鬼埕
桂花巷鹿港茶樓
全站熱搜